close

清代福建和廣東源自《朱子家禮》且兼具民間俗禮的家禮手冊眾多,臺灣流通的至少就有《朱子家禮》、《家禮會通》、《家禮大成》、《酬世錦囊》、《家禮帖式集成》……等。日治時期《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》提及:「臺灣熟悉通禮規定之人甚少,大多依《朱子家禮》及《陳氏家禮》。……」〈《家禮帖式集成》版本鉤沉〉認為《陳氏家禮》即陳鳴盛《家禮帖式集成》。公藏現今得見之完本有:咸豐七年(1857)右文堂、咸豐十年(1860)萃芳樓、咸豐十年(1860)維經堂、翰寶樓、近文堂藏板;翁仕朝與香港中文大學藏本為殘卷。

S__8110082.jpg

 

敝人所藏道光二十二年聚文堂版,分為兩冊,共兩卷;書名頁道光二十二年新鋟,陳琴生先生叅訂,聚文堂發兌,家禮帖式集成。序文:嘗讀《儀禮》一書,凡冠、昏、喪、祭、戒賓、宿賓有文,然其中有曲折繁重,可行於古而不可行於今者,紫陽因作《家禮》以教人,夫故小大可由矣。若夫合人情宜土俗,帖式一事,又必因時制宜,因事起義,古人禮文所不能盡脩者也。而慶弔往來,其事又煩,而不可或略。博雅之士,時時搦管而茫然,苦無問津之處。陳子琴生有見於此,因厯採先達所傳宜於日用者,輯為一書,名曰《家禮帖式集成》。凡親疎厚薄,事關吉凶,為人情所往來者,無一不俻,洵為田禮者之一助也。是書之成,將見盡人循習,比戶率由,質者亦文,俗者亦雅,謂其補紫陽《家禮》所未俻也,可謂其補《儀禮》之所未俻也,亦無不可,其功豈淺鮮哉。予緣坊友得觀是書,不揣固陋,書數言於萹首,竊寓勸梓之意,云爾。道光歲次壬寅季春望日紅蓮山房主人書。

 

另一套為咸豐七年(1857)右文堂版與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相同,分為兩冊,共四卷。序文有二篇;序一為張泰開所撰:成子履中從余先君遊,曾與余同筆研。每構題不起草,慣藏腹稿輒謄就,而為先君所塗抹者未見幾字,洵俊傑才也。奈時違運蹇,遊場屋十餘次,未邀伯樂知目。於課徒之暇,留心經史,於諸子百家等書,嘗摘錄其精妙者,編為讀本。其餘諸書,周易中之協韻,研究精切,而於易理尤寢食不忘,著《周易類聯》,思以嘉惠後學,未必非振聾發聵之秘鑰也。他如四書一貫,具有得心應手,左右逢源之樂,而《葩經類聯》、《月令鍊句》,尤屬對工雅。昔乏資未能悉付梨棗。更有《字略》、《字類總歸》,及《詩經協韻字目》,尚未之見;所見者,惟前所云三四種而已,承謙光就正于余,余不敢沒人之善也,是為序。旹乾隆十五年歲在上章敦牂厲陬之月錫山同學弟張泰開拜書。序二與道光二十二年聚文堂版大致相同。

 

王爾敏《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》和韓碧琴〈《家禮帖式集成》版本鉤沉〉對於《家禮帖式集成》成書的年代和原作者有不同看法。王爾敏認為原著是乾隆年間成履中所撰,陳鳴盛參訂;韓碧琴則認為即陳鳴盛所撰。從聚文堂版的書名頁道光二十二年新鋟、陳琴生先生叅訂」,似乎已有答案?

arrow
arrow

    L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