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禮俗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參加奠禮親友包奠儀,喪家會回贈一條毛巾,這項俗禮可以追溯自300年前的福建漳州,弔客至門,相者接入,贈以淚巾(面布)。但近年來喪禮有簡化、精緻化、個性化的趨勢,回贈的不再僅限於毛巾,有部分喪家會兼做社會公益,將毛巾換成弱勢團體的手工皂或相關製品。

106442093_3208989715789763_5264064498243609708_o (1).jpg

文章標籤

L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年初三燒新牀,是源自廈門一帶的喪俗。父母過世尚未對年(小祥),逢年初二出嫁女兒不回娘家,待正月初三日才備新牀與牲醴等物回娘家,兒子亦備新牀及牲醴一起祭拜表達孝思。大龍峒陳悅記家族,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安仁里十五都登瀛社灌口保灌口墟大腳井,從清代渡臺迄今一直遵循著原鄉燒新牀的舊俗。

 

文章標籤

L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家禮大成》,全名《酬世錦囊正家禮大成》,原為閩南漳洲龍溪呂子振於雍正十三年(1735)所輯,全書八卷,共四冊。民國十一年(1922)同屬龍溪的楊鑑將《家禮大成》重校,由廈門會文堂書局、廈門新民書社、上海萃英書局等數家書肆發行《重校家禮大成》石印本。會文堂版,頁面長約16.5cm×寬約11cm,匡長約15cm×寬約9cm。上記書名《家禮大成》,下記卷名、篇名、葉數,半頁14行,每行30字,有雙行小字註解,行格清晰。四周雙邊,外粗內細,單魚尾,花口。序文題署為「中華民國十一年秋鷺江楊鑑曉潭識」;落款章兩枚,其一「龍溪楊鑑」,其二「曉潭」。另一本由楊鑑蒐集殘本編次的《繡像大明忠義傳》,全書六卷,每卷七回,共四十二回,內容描述明代初年迄正統十四年(1449)「土木之變」的歷史故事,題署為「宣統三年季春月龍溪楊鑑曉潭氏識」,序文提及「余於自治會及各社會事之家務公私蝟集。」由此可知楊鑑是清末漳州人,在當時社會頗負聲望,身兼數職公私事務繁忙。

DSC05489.JPG

文章標籤

L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宋以降,朱熹(11301200)《家禮》已是福建民間冠、婚、喪、祭四禮主要遵循的準則。明代丘濬(14211495)將《朱子家禮》增補圖文,編輯成淺顯易讀且符合當時社會的《丘文莊公家禮儀節》。風俗習慣會受到祖籍地不同的影響,而有所差異。雍乾年間,承襲《朱子家禮》兼具地方俗禮的閩漳《家禮會通》和《家禮大成》,以及閩西霧閣《酬世錦囊全集》、《酬世錦囊書啓合編》、《新增酧世錦囊合編》等家禮類書陸續問世。當時正值先民東渡的高峰期,閩臺通商貿易日益活絡,福建家禮手冊亦隨著傳遞來臺,成為仕紳和禮生必備的參考指南。民國建立以後,受到外來文化之影響,流傳一百七十多年的《家禮大成》有部分已不合時宜,民國十一年(1922)漳州龍溪人楊鑑將《家禮大成》重新增刪,更名為《重校家禮大成》。因為石印本字體清晰美觀又具實用性,臺灣瑞成、重光、西北、世一、竹林、武陵、大佑等書局爭相翻印或重新排版發行。可惜楊鑑本寫版錯誤眾多,且校對不夠嚴謹,造成部分儀節沿譌襲謬近一世紀之久。

未命名.jpg

文章標籤

L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